文字:吴传伟 图片:刘志超 编辑:王晓敏
2016年6月2日晚7点30分,期待已久的“枫林书舍”第二十期活动在9001cc金沙以诚为本318会议室隆重举行。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是我校云山领军学者罗选民教授,主讲的题目是“话语认知与文本分析”。“枫林书舍”发起人杜金榜教授、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副院长胡春雨教授、“商务与法律话语研究中心”主任袁传有教授、青年学者徐优平博士、葛云锋博士以及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教师、法律语言学方向的硕、博士研究生和多位高翻学院的研究生也参与了此次论坛。论坛由袁传有教授和徐优平博士主持。
“枫林书舍”第20期活动现场
活动正式开始之前,徐优平博士扼要回顾了“枫林书舍”的开办情况,并邀请该论坛的发起人杜金榜教授介绍“枫林书舍”开办的初衷和发展过程。杜老师首先对罗选民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。杜老师指出,该论坛取名“枫林书舍”,英文名为Forensic Linguistics Study。这主要是考虑到“枫林”与“Forensic Linguistics”谐音,突出了论坛以法律语言学学术探讨为基础的跨学科定位,也寓意广外专家、教师、莘莘学子汇聚在美丽的白云山麓,云溪河畔,致力于跨学科间交流的清新正气。该论坛迄今已邀请到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光临“寒舍”,为广大师生奉献了十多场学术盛宴。杜老师指出,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,“枫林书舍”能邀请到云山领军学者罗选民教授,标志着“枫林书舍”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杜金榜教授介绍“枫林书舍”
接着,袁传有教授对罗教授做了中肯、系统的介绍。他说罗教授有“两多一高”:科研成果多,可谓著作等身;讲学、访问的著名大学多,足迹遍布海内外;社会兼职级别高,在国际国内影响大。袁老师指出,罗教授的到来是对“枫林书舍”的巨大支持,开启了“枫林书舍”迈向著名学术论坛的新阶段,对法律语言学和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
袁传有教授热情介绍罗教授
本次论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。罗教授表示非常感谢“枫林书舍”的邀请,他本人很喜欢该论坛的定位与形式。他说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翻译,但与语言学密不可分,两者相得益彰。他希望把理论和文本分析结合起来,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。讲座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:“认知和文本”、“交际和文化分析”以及“阅读和翻译”。罗教授的语言睿智幽默,PPT风格简洁明了,谈笑间让大家对深奥的理论心领神会,不时赢得阵阵掌声。
罗选民教授与大家分享话语认知研究成果
在阐释“认知和文本”时,罗教授先列出六个英文单词,让大家据此组成一个句子,旨在体会认知和文本之间微妙的关系。之后,他介绍了Beaugrande & Dressler合著的书籍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,重点解释了其中的话语七大标准,强调了这些标准所具有的解释力及其在口译、语篇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性。罗教授随后指出这七个标准的不足之处:忽略了动态性,缺乏相互之间的系统联系。据此,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话语的建构模式,命名为“火箭模式”。他对该模式进行了扼要的介绍,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例证,强调意图性、互文性和语境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。他用该模式所做的精到的文本分析,令在场听众深为叹服。
在谈到“交际和文化分析”时,他指出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,通过语言能区分不同的文化和人群。语言是人类长期传承的结果,互文性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。在翻译时如果不对某个文化的表达进行调整,往往难以被另一文化的读者理解,也就不能实现原文的意图。
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“火箭模式”对翻译、阅读和写作的指导意义,罗教授在“翻译和阅读”部分亲自演示分析了多个文本。这些文本既包括商业广告,也包括东西方的文学作品。罗教授对《红楼梦》一首食蟹诗的分析尤为精彩。他采用“火箭模式”分析了霍克思和杨宪益对这首诗的英文翻译,发现霍的版本虽然语言表面上比杨的版本更为地道,但杨的翻译在意图上更准确地保留了原诗的特点,译得更好。
在讨论提问环节,多位博、硕士研究生提出了各自的问题,涉及翻译和语言学等方面,罗教授都一一细心解答,并鼓励同学们潜心学术研究,勇于超越前人。
听众积极提问
此外,罗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收集到的语料、照片。他善于就地取材,灵活使用研究方法,让大家耳目一新。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工作、生活中的心得体会,用自己的多幅书法作品展示了多学科间的内在联系。罗教授不仅英文、国学功底深厚,其为人和治学之道也让人深感钦佩。
最后,胡春雨副院长对此次活动做了全面总结。胡副院长分享了亲身感受,强调罗教授平易近人,博学、审问、慎思,每次与他交流都能学到新东西、发现新灵感,每次都感到高山仰止,心向往之。最后,胡副院长提议大家集体朗诵罗教授用十六字书法表述的治学理念:情理交融,龙虫并雕,中西合璧,推陈出新。临近22:00,“枫林书舍”论坛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朗诵声中圆满结束。